你的位置:精准四肖四码期期准免费 > 新闻动态 > 90岁老兵在博物馆,无法证明自己身份,手指墙上照片:这就是我
新闻动态
90岁老兵在博物馆,无法证明自己身份,手指墙上照片:这就是我
发布日期:2025-05-22 05:32    点击次数:79

有这么一个抗战老兵,由于自己当年参军的档案被遗失,所以无法证明自己是扛过枪,上过战场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确曾经是个战士,老人四处奔波,想要寻找自己当年活下来的战友为自己证明。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老人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给国家添麻烦的,我只是单纯地想证明自己真的上过战场,我是一个兵,一个杀过鬼子的兵……

这个老人名字叫做郝志全,是山西晋中人。于上世纪20年代末出生于晋中地区榆社县,那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还没有暴露,在我国东北地区蠢蠢欲动。

当时山西境内是由军阀阎锡山统治,阎锡山的部队实力强悍,但是他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整个山西境内倒也和平安稳,不会爆发一些大的战斗。

如果日本人没有发动侵华战争,那么郝志全应该像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一个媳妇儿,然后传宗接代,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度过一辈子。

但是抗日战争的爆发让这一切都成了奢望,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活着”成了人民百姓唯一的追求。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央红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从陕北延安根据地出发东渡黄河,在山西境内和日本开始了战斗。

在这年冬天,八路军战士和日军爆发了大规模的太原会战,这次战斗维持时间很久,其中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几十次,包括忻口会战,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役都属于太原会战期间发生的战斗。

当时日本军事水平发达,从武器装备到军士数量,皆对我军形成了碾压之势,但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战士奋勇抗敌,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等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但是总的来说,我军伤亡比较惨重,太原城被日军攻下,成为日本人在中国境内的一个大本营。

郝志全的家乡榆社距离太原的位置并不远,日本侵略军在占领太原之后,向四面八方的小城镇扩散,在许多城镇建立了自己的兵营,郝志全的家乡也有。

当时郝志全刚满十岁的年纪,他经常可以在街上见到日本兵的身影,嘴里叽叽喳喳地说着听不懂的话,还经常欺负暴打当地的贫苦百姓,他亲眼见证了日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来的诸多罪行。从小就发誓,有朝一日要拿起武器,把这些日军赶跑,为受到欺负的乡亲们报仇!

当时,八路军征兵有着严格的年龄限制,年纪小又有些文化的大部分加入了儿童团,负责抗日宣传等简单的活动。

郝志全没有上过学,宣传一类的活动干不来,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着能把这些侵略者都杀光就好了。

没有办法参军入伍,郝志全就在家中苦练本领,想着将来到了战场上也可以杀掉更多的鬼子。他跟随当地的师傅学习拳脚功夫,汲百家之长,先后去往多个师傅那里学艺,最后自己融会贯通,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1944年,日本帝国宣布投降的前一年,由于日本在法西斯战场上的失利,他们急需要在中国取得一定的成绩,所以这时候的日军都是拼了命在发起进攻。

这年郝志全年满十六岁,终于到了可以参军入伍的年纪,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前往征兵处,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郝志全被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五师三八五旅,这支部队在八路军队伍中也是一支声名赫赫的常胜之师,这支部队的师长是刘伯承元帅,旅长是陈赓大将,都是战场上用兵如神的将领。

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而强将手下的士兵自然也就强大了,郝志全跟随部队上山下河,参与了多次战斗,由于他个人能力突出,深得十一连连长郝三成的赏识,不久之后就把他调往自己身边担任警卫员。

郝志全虽然仅仅参加了一年的抗日战争,但是对于战斗的画面至今还记忆犹深,他们虽然负责敌后战场,但是也并不容易,有时候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一年的时间里,郝志全跟随部队一直在太行山地区和日军交战,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的力量,让日本人南下的计划被迫宣告失败。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中国境内为非作歹多年的日本侵略军终于被赶出了中华大地,但是人民百姓并没有迎来和平发展的幸福生活,在第二年,国共内战爆发。

郝志全听部队里的战友说,这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爆发的第二次内战,据说第一次内战是在土地革命时候爆发的,郝志全不懂这么多,而且战友所说的那个年代,自己还是个婴儿呢。

不过,郝志全听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论上次内战还是这次内战,都是蒋介石单方面撕毁约定开始内战的。

郝志全对于国民党的这位首领嗤之以鼻,就连他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大头兵都知道做人得诚信,那蒋介石也太不厚道了,说反悔就反悔,心里想着一定不能让这样的人领导国家,不然指不定会搞出什么幺蛾子。

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往重庆方面谈判,为自己开启内战准备充足的时间,他一边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友好谈判,实际上却阳奉阴违,密令山西军阀阎锡山率领部队突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

国共双方开始了抗日战争之后第一次交战,交战地点主要在山西省长治境内,称为上党战役。

郝志全也跟随部队参加了这次战役,这次战斗我军付出了4000多人伤亡的代价,一共歼灭国民党部队35,000余人,搜剿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巩固了中共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安稳局势,保护了大后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让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重庆谈判时也有了更大的底气和筹码。

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郝志全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参加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结识了许多同生共死的战友和兄弟,在1949年解放前夕,郝志全回到家乡,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役。

太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在这里修筑了高高的城墙,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日军侵犯华北之后将太原作为大本营也有其中的道理。

在太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遇到的第一道难题就是根本无法攻破城门,解放军战士甚至组成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攀登城楼,但是效果甚微。

经过上级商讨之后,决定对太原城门进行爆破,郝志全当时是爆破组组长,这样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在回忆起太原战役的细节时,郝志全老人神采奕奕,眼睛里都好像有了光。

经过多日的战斗,解放军指挥部发现国民党部队主要是在从城楼上安排了大量的火力,但是城下却没有安排守城部队,这就给爆破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爆破环境。

郝志全带领小组成员在解放军战士的火力掩护下,随身带着炸药包冲到了城楼脚下,当他正准备安装炸药包的时候,不远处的碉堡里面突然冲出来了十几个日军,不错,并不是国民党的士兵,而是实实在在的日军。

亲自拼杀过的日本人郝志全一眼就认得出来。郝志全心里十分纳闷:日本人不是都赶出去了吗?怎么还有人在太原城里?

虽然对眼前的情况大感意外,但目前情况紧急,显然不是惊讶的时间,他带领爆破小组的成员立即和这些日本士兵开始拼杀,郝志全一边开枪一边闪躲,城楼脚下没有掩体,这时候只能靠自己闪躲来以免被敌人的子弹击中。

日本人边打边退,不一会儿就撤到了碉堡前,利用碉堡里面装置的机枪,对爆破小组的成员进行疯狂地扫射,郝志全等人只能趴在城墙脚下的尸体后面。

一直关注场上局势的指挥部,马上发现了他们这边的情况,他们下达了让爆破小组成员隐蔽的指令,然后向敌人的碉堡发起扫射,但是两军之间距离过远,而且敌人还有碉堡作为掩护,机枪扫射的效果微乎其微。

不一会儿两部机枪子弹所剩无几,双方人马只能面对面贴身肉搏,不一会儿就牺牲了两名战友。

他们发现了郝志全随身携带着炸药包,知道他是这次爆破行动的主力,于是分派出三名日军向郝志全的方向冲过来。

郝志全连忙向后退,就在郝志全即将被敌人包围的时候,连长郝三成从后方赶来,为他阻拦了两名敌人,他赶紧和剩余的那个日本人搏斗,想要赶紧解决敌人去帮助连长。

突然,郝志全听到了连长的一声痛呼,听到声音的郝志全急忙回身查看,连长身上已经挂彩,鲜血不断地喷涌而出。

敌人趁着郝志全愣神之际,拿着手中的刺刀直接刺入了郝志全的胸膛,幸好郝志全急忙反应过来,没有让刺刀贯穿自己的胸肺。他这时候已经顾不及查看连长的情况,必须一心一意地和眼前的敌人拼命,不然自己立马就会成为一具尸体。

突然,一声枪响,死死拿着刺刀往郝志全身体里面刺的那个日军脑袋开了花,直接倒了下去。

郝志全气喘吁吁地回过身去查看连长的情况,这时候他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身上被日本人捅了三个窟窿,已经奄奄一息,刚刚那一枪是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打出的,连长根本不顾自己的伤势,用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朝着郝志全喊到:别管我,赶紧去炸城墙,快去……

这时候负责在城楼脚下防守的十几个日本兵全部被杀,但是爆破小组的成员也所剩无几,郝志全带领剩余的队员们踉跄着冲向城门口,引燃了手中的炸药包,只听一声巨响,眼前的城墙被炸开了一个缺口。

郝志全听到了解放军战士的冲锋号角,他也要跟随部队冲锋,但是踉踉跄跄走了几步,他就因为失血过多陷入了昏迷之中。

等待郝志全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之后,他只感觉自己的脑袋像被灌了铅一样沉重,根本无法动弹,还时不时传来钻心的疼痛。

护士见他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急忙来到他身前,告知了他具体的情况,原来在三天之前的战役中郝志全受伤过于严重,不但被刺中了胸膛,流了很多血。而且在他昏迷之际,有一枚手榴弹在他不远处爆炸开来,炸弹碎片直接擦着头皮而过,他能活下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不久之后,徐向前将军来到医院向爆破组的成员表示了慰问,正是由于爆破组成员悍不畏死,点燃了炸药包,才赢得了太原攻城战的胜利。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郝志全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进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出于多方面考虑,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支援北朝鲜政府的人民军队。

郝志全主动请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由于之前在解放战争中的伤病给他留下了较大的后遗症,郝志全没有办法再上前线参加战斗,于是他加入了后勤保障队伍,用自己的方式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胜利以后,国内开始经济和社会的恢复重建工作,很多抗战老兵在党中央的号召下退伍回家,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当中去。

郝志全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西晋中榆社县,回到家乡之后,郝志全结婚生子,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他时常会拿出一张照片来看,回忆自己当时在前线杀鬼子的峥嵘岁月。

这张照片是1945年抗战成立之后,他和连长郝三成的合影,连长为了保护他的性命,选择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阻挡敌人的刺刀,郝志全十分怀念自己的连长,他只能摸索着这张照片,偶尔和连长讲讲自己的心里话。

后来,榆社县当地成立一个博物馆,收集有关于榆社县抗战英雄的红色事迹,为国捐躯的连长郝三成被工作人员知晓,他们发现郝三成并没有遗物留下,而他的警卫员郝志全那里还留有他的合影,于是工作人员上门讨要,虽然郝志全极为不舍,但是为了让人们都知道连长的光荣事迹,他还是把照片交给了工作人员。

多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优待退伍老兵的政策,要求相关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下乡走访调查,采集退伍老兵的相关信息。

郝志全也把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但是由于他拿不出自己的参军档案,所以无法录入系统。

根据郝志全老人所说,在他退伍回家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档案放在了县里的档案馆进行保存,但不幸的是档案馆里面的好些东西意外烧毁了,他的档案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遗失的。

这么多年来,郝志全老人一直在向县里申诉,想要证明自己是抗战老兵的身份,他不奢求自己能够得到国家的资助和补贴,只是需要一个身份的证明。

郝志全的儿子在他的教育下也参加了人民军队,但是在三年前也已经不幸去世了。现在的郝志全和他的妻子相依为命,他们俩都上了年纪,而且没有后代赡养,日子过得极为清苦。

在郝志全老人的事情曝光之后,有很多的媒体记者前来向他了解相关情况,这才知道了这位老人当年英勇抗战的光荣事迹。

在和记者们谈及自己过往岁月的时候,老人滔滔不绝,一改平日风烛残年的样子,突然间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我都快忘记了,我当时还留了一张珍贵的合影,那是我和郝连长的合影,我对不起郝连长,他是因为救我才牺牲的……

记者听到之后,赶紧询问他照片的下落,说不定可以证明他的身份。

“没了,不在我这里了,早年间被政府人员收去了,好像是哪里要开个当时抗战的展览馆……”郝志全老人如实相告。

之后记者以此为线索进行了多方打听,最终锁定了榆社县化石博物馆,在榆社县化石博物馆的红色展厅里面,他们看到了郝志全老人所说的那张照片,于是把它拍摄下来给老人看。

看到这张珍贵的照片,郝志全十分激动:就是这张照片,这个坐着的就是我的连长郝三成,我是他的警卫员,当时我们还是八路军,你看我还穿着八路军的军装……

这张照片极为关键,有了这张照片之后,在各方的帮助下,郝志全又找到了几位抗战年代活下来的几位老战友,他们也为郝志全老人证明了身份,几个老战友几十年未见,会面之后激动的像个孩子,泪水在眼眶里不住地打转。

之后,郝志全老人亲自去往榆社县化石博物馆看了看那张照片,看着照片上的自己和连长,郝志全老人再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

其实, 郝志全老人的想法十分简单,他当年在战场上和敌人战斗,九死一生,并不是为了荣誉和国家的补贴在战斗,而是为了让祖国和人民在他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好,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真的是一个抗战老兵。

如今得到国家的承认,郝志全老人心满意足,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了解到郝志全的困难之后,国家不仅给予了他经济上的帮助,还时常会有工作人员前来探访,时时关注抗战老兵的退休生活,郝志全老人以及和他一样为新中国流过血和汗的每一个战士都值得安享他们的晚年。

纵然老兵们不为名求利,国家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曾经的付出,寻找老兵的工作也从来不敢懈怠。

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华民族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危亡毅然决然地参军入伍,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他们中有留洋归国的高等人才,也有穷乡僻壤中饱受战乱的农家儿女。

不论他们是什么身份,但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我国领土范围,还中华民族一个和平安稳的环境。

这些人有的战死沙场,成为人人敬仰的革命烈士,也有的功成名就,在建国之后登上天安门城楼迎接伟大的时刻,但更多的是那些在疆场上奋勇杀敌,建国之后功成身退,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普通将士们。

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也会对他们铭记一生。建国之后,党中央一直在全国各地进行退伍军人的信息采集,就是为了在如今的年代,让人们铭记抗战老兵,给予他们一份生活上的补助和关心,更是让这份宝贵的无畏精神传承下去。